中国福彩网

图片
首页/ 政务公开 /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/ 民生保障 / 医疗卫生 / 正文

市疾控中心发布9月健康信息提示

九月的天空,风是秋后爽,雨是秋后凉。进入秋季,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较大,是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时节,九月又逢各学校、托幼机构开学,人群流动性强,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,发生学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增加。市疾控中心提醒:市民在日常生活、学习、工作中做好预防;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警惕,注意手足口病、肺结核、水痘等传染病,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和就医,避免疫情扩大,保护学生健康。
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,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,人群普遍易感。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。

健康提示

1.坚持良好卫生习惯,科学佩戴口罩,勤洗手,咳嗽或打喷嚏注意遮挡口鼻,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,做好居室日常卫生。

2.倡导健康生活方式。健康饮食,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睡眠,根据自身状况适度运动和锻炼,保持良好心态。

3.请符合条件而未接种、未全程接种和未加强接种的人员尽快完成接种,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

4.做好日常健康监测。如出现咽痛、发热、乏力等症状,可根据自身症状轻重程度,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疗措施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同时,减少外出活动,不要带病上班、上学。

肺结核

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可侵及人体全身各种器官,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。临床特点为潜伏期长,多呈慢性过程,有低热、盗汗、乏力、消瘦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和咳嗽、痰中带血丝、咯血、胸痛等呼吸系统表现。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,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。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人咳嗽、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。

健康提示

1.控制传染源。及时发现结核病人和可疑症状者并及早治疗,肺结核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应接受相关的监测、检查。

2.切断传播途径。房间要经常开窗、通风,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,比如教室、集体宿舍等。到医院或者容易传播传染病的地方要戴口罩。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,需采取适当的消毒、隔离措施,病人最好独居一室,餐具经常用水煮沸,衣服、被褥可在太阳下暴晒。定期用紫外线对居室空气消毒。

3.保护易感人群。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,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。接种卡介苗后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,阻止结核病菌在体内繁殖和播散,是预防结核病的最佳有效方法。

4.定时进行体格检查。发现有低热、盗汗、干咳、痰中带血、乏力、饮食减少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对肺结核患者应坚持规范、合理、全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。

5.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,做到饮食均衡,劳逸结合,保证足够的睡眠,保持愉悦的心情,适当进行锻炼,增强抵抗力。

6.各学校、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好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访制度,同时做好对学生结核病的筛查工作。对校内发现并确诊的肺结核患者,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,积极配合卫生医疗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,防止疫情扩散。

手足口病

从我市历年疫情分析数据来看,9月和10月我市手足口病将会出现小幅反弹。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(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)引起的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传染病,以婴幼儿发病为主,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,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疱疹液而感染。其传染性强,在托幼机构、学校等人群中易发生聚集病例或流行。

健康提示

1.勤洗手,外出后、饭前便后、接触孩子前、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均要洗净双手。

2.保持干净的家庭环境卫生,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;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和被褥;定期清洁消毒,清洁儿童常接触的物品,如餐具、玩具等。

3.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

4.EV71型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。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,推荐6个月到5岁的儿童尽早接种。

5.各托幼机构和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课登记、疫情报告、通风消毒等措施,早期发现,早期隔离患病儿童,做好日常消毒(玩具、餐具、便器等消毒)。

感染性腹泻

秋季是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,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道疾病,主要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、经食物和经水传播,发病急、传播力强、传播速度快、涉及范围广,容易在学校、托幼机构、医院、养老院、餐馆等相对密闭的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。

健康提示

1.养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,饭前便后、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,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。

2.注意饮食卫生,生吃蔬菜、瓜果一定要洗净,食物要煮熟煮透,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,在外就餐时,一定要选择正规、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。

3.搞好环境卫生,定期清洁室内外地面、门窗和桌面;保持厕所清洁卫生;加强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并加盖,定期清理生活垃圾。

4.当发生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,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

水痘

水痘是一种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该病主要以全身性丘疹、水疱、结痂为特征,多见于头部、脸部、胸部、四肢近端等部位,可伴头痛、咽痛等其他症状。该病传染性极强,主要通过患者的飞沫和日常接触传播,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。

健康提示

1.保持环境整洁,空气流通。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场所中,应加强教室的通风、换气,也可采取紫外线照射、84消毒剂擦拭等方法进行消毒。

2.水痘病人在出疹期要严格隔离,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(自发病起21天左右),防止水痘患者感染易感人群。

3.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科学、最经济、最有效的途径。12月龄以上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,建议儿童、青少年及高危人群应尽早接种水痘疫苗。

4.要讲究个人卫生,勤剪指甲、勤洗手,特别是患水痘的学生,要防止抓破疱疹引起感染。打喷嚏、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。

5.学校及托幼机构要落实好晨午检制度,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病因追踪工作,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通知患儿家长到正规医院就诊,出现暴发疫情时及时采取停课措施。

流行性乙型脑炎

流行性乙型脑炎(简称乙脑)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,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。人群普遍易感,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。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(体温通常在39℃以上并持续不退)、头痛、恶心和呕吐,抽搐、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。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,与夏秋季的气温、湿度适宜蚊虫滋生,乙脑的传播蚊媒密度增加有关。

健康提示

1.做好家庭和畜(禽)舍环境卫生,消灭蚊虫滋生地,如定期清疏下水道和排水道、填平各类坑洼地、死水塘、清理各类盆、罐、坛、瓶等蚊虫易孳生的容器。

2.做好防蚊、灭蚊,家庭应安装纱门纱窗,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挂蚊帐或点蚊香等。

3.外出活动时应避开蚊虫喜好的阴暗隐蔽环境,穿浅色长袖衣裤,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,防止蚊虫叮咬。尽量避免在野外露宿。

4.乙脑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的主要措施,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乙脑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,均可用于8月龄以上的儿童及成人。

5.一旦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呕吐、抽搐、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,应及早到医院就诊,以免贻误病情。

(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