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福彩网

图片
首页/ 专题专栏 / 创建文明城市 / 核心价值观——好家训 / 正文

人生“归处”起新风

渭南市殡葬改革观察
来源: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:2025-04-03 08:36

记者 王小敏 任晓彤

中国人讲究“逝者为大、入土为安”。可如今办一桩普通丧事的花费常常高得惊人,甚至有些家庭借钱办丧,让人感叹“死不起”。

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,要深化殡葬改革,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。持续整治人情攀比、大操大办、厚葬薄养、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,完善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。近日,本报记者聚焦逝者“身后事”,了解我市殡葬改革做了哪些工作。

一站式殡葬服务:省心又省钱

“只打了一个电话,母亲的后事全办妥了,亲戚都说这个丧事办得顺当,也不失礼节。”4月1日,说起富平县殡葬管理所守灵苑的服务,张妮满是感激。

张妮是富平县城区居民。去年10月,张妮的母亲离世,没有办丧经历的她一时慌了神。在朋友的建议下,她拨通了富平县殡葬管理所守灵苑的服务电话。

接待张妮的是礼仪引导组组长安娟,她带张妮参观了不同规格的守灵厅,详细讲了当地群众守灵的传统讲究,张妮最终选择了每天1380元的服务。

张妮告诉记者,这1380元包含守灵厅和客房的费用。守灵厅按照24小时制收费,虽说她守灵3天,但实际上只用了48小时,费用共计2760元。守灵苑里还有香蜡、花圈等丧葬用品售卖,价格略低于市场价,免去了她外出采购的麻烦。3天守灵期间,安娟全程陪同张妮处理丧事事宜,让她省心不少。

守灵苑是富平县推进殡葬改革的一个生动实践。守灵苑整体分两层设计,一层为守灵厅,二层为客房。守灵厅里含有客厅,方便亲友交流。客房做了分区,有卧室、客厅、餐厅,配有沙发、锅具等,丧属可以做饭和休息。

记者看到,守灵厅布置得庄重又温馨,遗体冷藏柜、遗像摆放等设施齐全。富平县殡葬管理所所长李广宪介绍,守灵苑共设有5个不同规格的守灵厅,每个守灵厅还配有一间客房,价格在1080元/天至1880元/天。

合阳县殡葬和公墓事务所推出的“管家式”服务也特别贴心。“管家”可以帮丧属代办公积金、户口注销等7项业务,免去了家属来回奔波的麻烦。事务所还将部分收费项目改为自选项目,收费项目也由原来的40项减至20项,收费标准累计减少了820元。该所还专门建了食堂,给有需要的丧属提供宴席服务。

截至目前,全市取消殡葬领域收费项目107项,降低收费34项,简化手续或环节13个,提供便民服务92项,提供免费用品38种,累计为群众减轻丧葬负担约134.27万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蒲城县自2024年12月1日起,免除全县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。

市民政局副局长郭锋军表示,在殡葬服务提升上,我市整合了多种殡葬服务项目,为丧属提供一站式殡葬服务,使其在面对亲人离世的悲痛时刻,能够便捷地处理丧葬事宜。

土地利用优化:节地生态安葬显成效

原来的72座坟茔占地6.5亩,迁坟后只占了0.9亩。这事发生在大荔县许庄镇西小坡村。

3月26日,记者来到西小坡村公益性公墓,这里松柏青青,迎春花绽放,给人宁静祥和之感。目前,公墓里埋葬着284名逝者,全部采用的是卧碑。其中有88个骨灰葬、196个遗体葬。

西小坡村党总支书记董秦军表示,几十年前,村民将村边的一片荒地当作村里的坟地,久而久之,坟地不够用现象显现。同时,随着村庄的不断发展,坟地周边逐渐盖起了房子,形成了“开门见坟”的现象。村民多次有迁坟的想法,但是往哪迁?怎么迁?钱从哪来?

2015年,大荔县推进殡葬改革。西小坡村村委会抓住这一契机,申请到15万元的迁坟资金。后经村民集体表决,将村上的废弃老砖窑厂改造成公益性公墓。

2016年公墓建成后,村民将原来坟地里的72座坟茔迁至公墓内。在迁坟过程中,村民将先后去世的夫妻进行了合葬。据测算,原来的72座坟茔占地6.5亩,搬迁过来后占地0.9亩,节省土地5.6亩。

董秦军介绍,西小坡村公益性公墓规定,按照逝者死亡的顺序,从西向东依次埋葬,不得挑选墓地。坟地旧址已经建成了村文化广场,建起了互助幸福院。

西小坡村公益性公墓是全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一个示范点。同样,合阳县也在积极推行绿色殡葬。

3月28日,记者在合阳县殡葬和公墓事务所看到,有树葬和花坛葬。所长李永超介绍,树葬就是把骨灰埋在树下,不占传统墓穴的地,还能给土地“减负”,更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。该所还为家庭困难的群众免费提供树葬。

近年来,渭南市民政部门倡导树葬、花坛葬等生态安葬方式,在火化区推行遗体火化;在非火化区,引导群众在规划好的公墓内安葬,倡导遗体深埋、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,严禁在铁路、公路沿线及景区、住宅区等地违规土葬、乱埋乱葬。

移风易俗规范标准: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

在合阳县,部分镇村按照“尊重习俗,删减程序;庄严简朴,遏制浪费;厚养薄葬,弘扬新风”的原则,积极探索如何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,推动移风易俗,助力精神文明建设。

“移风易俗,不是违背传统,而是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同时,剔除陋习,杜绝铺张浪费。”黑池镇南社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明伟说,过去村上对于殡葬的宴席标准和习俗就有村规民约,比如通过对餐费、烟酒等进行规范,杜绝浪费。

村民雷平对此十分支持,他说:“我们村都是统一置办,不仅吹散了丧葬的不正之风,还让丧属既保住了‘里子’,又不失面子。”他还提到,过去通讯不发达,报丧只能叫车亲自前往亲戚家,现在通讯这么方便,完全可以打电话或微信报丧。亲朋好友通常会上香祭奠逝者,表达哀思,夜间再举行一场祭奠,主家往往要多花费1000元左右,既劳民又伤财。

“之前一场丧事下来,各种流程、各种排场,看得人眼花缭乱,都是攀比心理在作祟。有些人想降低宴席标准或者删减殡葬程序,但又碍于面子,不得不咬牙大办。”张明伟补充说,最近,南社社区正在商讨继续下调宴席标准,优化部分殡葬程序,群众的经济压力减轻了,文明新风也得到了弘扬。